褚寰.

所以念君者 为百年 不为一夕.

杜牧二三事

“杜紫微天才横逸,有太白之风,而时出入于梦得。七言绝句一体,殆尤专长。”“杜紫微诗,惟绝句最多风调,味永趣长,有明月孤映,高霞独举之象,余诗则不能尔。”


众所周知,杜牧小时候是个富三代,爷爷刘佑家财万贯。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主家的儿子对比其他,有些人还真就是那输在了起跑线上,杜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幼时对军事和诗词歌赋极其感兴趣。


他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是在唐宪宗讨伐藩镇之时。他虽还在读书,但关注时事军事新闻,写了十三篇《孙子》对注解,被宰相李德裕采用,使平虏大获全胜。杜牧早期专注于军事与治乱的题材,再加上他博通经史、才高八斗,对于这些都只是小意思。他23岁时写下《阿房宫赋》,二十五岁写下《感怀诗》。在那时年仅二十余岁的杜牧已经是很有名气了,作品也广为流传。二十六岁时,考中进士,被授官职,之后就开始了他的围观生涯。


杜牧,其实也很率真、毒舌。他十分鄙视晚唐著名前辈诗人白居易以及和白居易交好的元稹,当然他的不是因为这两人的名声比他高亦或是这两人的官职比他高,反之,杜牧其实对其他诗人一点儿都不吝啬自己的赞美,对于杜甫和韩愈甚至还特地写过《读韩杜集》。他讨厌元白不是空穴来风,原因有二:


其一,杜牧十分不喜欢白居易和元稹开创的元和体,不欣赏那种繁复华美的文体,但在晚唐这种文体得到了盛行被世人追捧,吹得很高,当今天子也十分喜欢。但杜牧不喜不盲目跟风,而是自己开创了文体主张为文以意为主,以气为辅,以辞采章句为兵卫,他文风俊朗,能在峭健之中而有风华流美之致,他诗“某苦心为诗,本求高色,不务绮丽,不涉习俗,不今不古处于中间。”为他的创作态度。不难看出文中的“习俗”实则就是在晚唐盛行的元和体。杜牧评价元白为“元浅白俗”,在病逝好友的墓志铭上狼毫一挥,大力贬低元白,这儿写的不仅仅是好友的观点更是自己的本心之感,平时挥之不去的讨厌在这时得到了解脱,可见杜牧有多讨厌白居易和元稹。


其二,杜牧的好友张祜怀才不遇实则是元白暗中作乱,拜他俩所赐。张祜是杜牧为数不多的失意时结交的好友,当时张祜也正处于进士落榜的无奈中,很快成为至交。张祜当年去考试之时,恰巧碰上白居易当考官,在阅卷之际,白居易选了一位徐姓同学成了进士,张祜惨遭落榜。但在此之后,狐楚赏识张祜的才学想要拉拢他,就在皇帝那儿谏言,力求张祜能参政。皇帝虽也喜爱博学之人,但作为一国之主当然也要听取别的大臣的想法啦。没料到,元稹是狐楚的政敌,他以为张祜是狐楚的部下,所以极力反对张祜,不想再多一位政敌,有一些支持元稹的人也极力反抗,皇帝也就妥协了,没让张祜能有用才之地。当杜牧得知后,原就不喜欢元白,现在很讨厌了。(题外话:突然觉得杜牧x张祜这对也很好嗑,但有一种杜牧在单恋的感觉是怎么回事)


我认为白居易和元稹的做法其实没错,白居易可能真的只是看不上张祜的文笔,而元稹呢,防政敌之举也是符合常理,但之后杜牧写了很多的诗来冷嘲热讽贬低元白,恰恰也看出来杜牧的爽朗直率。


说起杜牧,我想大多数人脑袋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应该是钱“小李杜”,杜牧是和李商隐拴在一起的。可我们紫微却一直对李商隐不冷不热,着实让李商隐热脸贴冷屁股啊!


李商隐自身的情商让人捉摸不透,你说你想和杜牧做个好朋友,你那人家的名字开玩笑是什么意思?人家和你有多亲近?


李商隐是刘蕡的弟子,本身杜牧就不是很喜欢刘蕡,甚至刘蕡是在黑名单里的,你这是人家仇敌的弟子,人家当然要避之不及咯。


然而最重要的一点,李商隐压根儿就看错了人算错了心计,杜牧其实是不想成为诗人的,人家早期只爱军事,梦想是成为一个军事家,只是因为招惹了宰相李德裕而不得而终。人家志不在此,你还想拉拢人家捆绑流量?再说了杜牧的智商情商也不低,那看不出你那小心计啊?看看,人家疏远你了吧。


杜牧在我脑海里不再是初次在小学课本《清明》中见面雨时讨酒放荡不羁的杜紫微,更是撰有“江东弟子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”“杜诗韩笔愁来读,似倩麻姑痒处搔”“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”的鲜活的爽朗直率坦诚的诗人。


by褚寰



题外话:这次是第二次写人物传记了。文笔不精,后期崩了,八卦很多,不喜甚点。我个人觉得杜牧整个诗的风格让人读的很舒服,然而元白的元和体也很好,这篇文章主人公是杜牧,有以杜牧的角度贬低到你所喜欢的诗人的话,那十分抱歉。这篇文章的宗旨依旧是我放松八卦一下,你消遣一下。当然我也是个俗人,喜欢看到你们的喜欢,深鞠躬。如果你觉得写的不好,欢迎指点捉虫,我们下篇再见。

评论(5)

热度(16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